世界滚动:丝路上,又一场双向奔赴
中亚班列“长安号”回程 唐振江 摄
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从今天的陕西西安出发,凿通西域,带回葡萄、苜蓿等物种。两千多年后,2016年3月的一天,被誉为“新钢铁驼队”的“长安号”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满载回程……自2020年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示范区成立起,陕西与中亚国家间的农业交流合作渐入佳境。
院校交流成果丰硕
(相关资料图)
在位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吴双最近在准备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如果没有我本科学校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与陕西杨凌的合作,我就不可能有机会来到这里学习并认识我的丈夫。”吴双说,她爱中国,想和家人生活在杨凌。
有外国留学生决定留在中国,也有中国学生奔赴中亚。不久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向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等国派出第四批“丝绸之路专项硕士研究生”,他们将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展开海外实习。
就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陈晓琴对自己即将在北哈萨克斯坦州立大学的交流做足了准备。“我研究的是利用作物土壤修复,去哈萨克斯坦主要想了解他们向日葵种植和产业链发展情况,学成后想回到家乡新疆,做油料作物国际贸易。”陈晓琴说。
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学明介绍,基地近年来累计举办上合组织粮食安全研讨会、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等重大交流活动35场次,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农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学术及科技联合研究项目22项,线上线下培养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学员超3.1万人次。
丝路联盟让农业教育互惠
2016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式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下称丝路联盟)。丝路联盟以实现各国农业教育科技互惠互利、融通发展为目的,得到联盟各成员国一致认可,如今发展到18个国家的95家科教单位和企业加入。
2016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陆续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设立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正茂通过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教授视频沟通,远程完成对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原有4个抗小麦条锈病表现较好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从今年3月底到4月中旬,张正茂和同事胡银岗教授、韩清芳教授一起,在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和北哈萨克斯坦州立大学等地,对学校与哈萨克斯坦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考察,制定了今年示范园的种植计划。访问中,他们发现,中亚国家对与我国农业交流合作的意愿强烈。
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原来主要以教学为主,如今为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好合作,也开始研究工作。去乌兹别克斯坦节水灌溉农业科技示范园访问的朱德兰教授表示,杨凌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合作持续走向深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继往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种植葡萄、玉米和小麦后,今年还准备投资种植西瓜和哈密瓜。
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在吉尔吉斯斯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中吉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广“苹果专用授粉树品种”以及“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使得苹果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受到当地高度肯定。
一家拥有80年面包生产历史的哈萨克斯坦企业找到张正茂,希望他牵线搭桥,帮忙把麸皮卖给中国畜牧企业。“我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运用我们的种植管理方式,将当地小麦产量提升30%左右,同时收购当地小麦,增加当地农户收入,让优质中亚面粉走上国人餐桌。”张正茂表示,随着农业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双方还会探寻到更多合作空间。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