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书画·专家谈】魏学峰:用直面书法批评的方式引导创作
【资料图】
川网传媒·首屏新闻内江8月24日讯(记者 谢川霞 摄影报道)“从古代书法批评模式,到当今书法批评的发展,既是文化的延续,也是我们把中国书法推向世界的一个路径。”8月24日,以“创新传承 相融共生”为主题的书画传承发展论坛在内江举行。在以“中国书画创新传承意义与路径”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研究员魏学峰围绕“中国书法批评模式”同专家们进行了交流。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研究员魏学峰
谈及书画批评,魏学峰认为,它是一种审美活动,不单是对作品的“翻译”,而是从理性建构、价值判断和审美的解析作为宗旨。而中国传统的批评模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深度的传统文化渊源,具体而言,“人本主义的社会学批评方法,儒家道德价值观为主的批评方式以及道家、佛家为基础的批评方式,构成了中国传统书法批评的基本的模式。”
“这种基本模式,对于推动几千年中国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它一些局限。”魏学峰介绍,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引入,为中国当代书法批评借鉴西方的心理学、阐释学、图像学等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两种批评语境融合困难,所以如何把中国传统批评模式与西方现代批评模式融合起来,促进当代书法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对于如何在传承中反思现代书法批评模式的发展,魏学峰有自己的理解,“第一点是我们要注意书法批评的框架,要建立新的一种框架。第二点,要注意批评的角度和语言问题。随着我们对传统的反思,对现代理论的研究,我们相信,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我们能构建全新模式的中国现代书法批评体系。”
纵观艺术史,艺术批评在促进艺术家的创作、提升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推动艺术发展和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魏学峰强调,目前,当代一些年轻的书法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仅流连于自身创作或是参加各式展览,不关注书法批评对于创作本身作用的问题。他建议,年轻一代应该在关注书法理论的基础上,用直面书法批评的方式来引导创作。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