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资讯】【原】纪晓岚:承德罗汉山上的鬼故事
民间故事也是一种文化,因为根植于民间,口口相传,比官方记载会更鲜活一些。
【资料图】
今天说的是承德历史上的鬼故事。
1.
热河罗汉峰,形酷似跌坐老僧,人多登眺。近时有一人堕崖死,俄而市人时有无故发狂,奔上其顶,自倒掷而陨者。皆曰:“鬼求代也。”延僧礼忏,无验。官守以逻卒,乃止。夫自戕之鬼候代,为其轻生也。失足而死,非其自轻生。为鬼所迷而自投,尤非其自轻生。必使辗转相代是又何理欤?余谓是或冤谴,或山鬼为祟,求享耳,未可概目以求代也。
——纪昀《槐西杂志》卷三
纪晓岚在写罗汉山上的这个鬼的时候,先做了一些铺垫:据说吊死鬼和淹死鬼都要找替身,这种事常见于小说,说法不一。但是自刎、喝毒药以及烧死、被埋压而死的鬼,自古以来没听说寻找替身的事,这是什么道理呢?
接着就是这段罗汉山上鬼的故事:
热河的罗汉峰,形状很像打坐的老和尚,许多人登上峰顶去看山景。最近有一个人从山崖上掉下来摔死了。随后不久,常有街上的人无缘无故地发疯,跑上罗汉峰顶,头朝下跳下去摔死。人们都说:“是鬼魂寻找替死鬼。”请和尚做法事超度祈祷,没有灵验。官府只好派兵巡逻,才不再有人去跳崖。
2.
纪晓岚的文学成就很高,他的弟子盛时彦评价他“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鲁迅先生则评价他“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他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因为《四库全书》规模太过于宏大,他知道没有人会去读完,所以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耗费了他十数载的精力。
有一天,我向一位来自北京的学者请教《四库全书》的问题,他就要我读这部《总目提要》,可现在俗世缠身,几乎没有时间读书了。
可纪晓岚和我们不一样,即便是那么忙碌,他居然还有时间和精力写出了与《聊斋志异》并称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
为了校勘安置文津阁《四库全书》,纪晓岚四次来承德,工作之余,“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
他说:余校勘秘籍,凡四至避暑山庄: 丁未以冬,戊申以秋,己酉以夏,壬子以春,四时之胜胥览焉。
翻译过来就是说:我因为校勘皇室的典籍,四次到避暑山庄:丁未年的冬天、戊申年的秋天,己西年的夏天、壬子年的春天,四季的风景都游赏过了。
己酉年夏(1789),他在避暑山庄写完了第一部《滦阳消夏录》,1792年五月,纪晓岚扈从皇帝来到承德,他的《槐西杂志》在此时成书。
因为他写的多是鬼怪,在承德,他闲下来的时候也和朋友说鬼长啥样,而且还记在了书里:
胡中丞太初、罗山人两峰,皆能视鬼。恒阁学兰台,亦能见之,但不常见耳。戊午五月,在避暑山庄直庐,偶然话及。兰台言: 鬼之形状仍如人,惟目直视。衣纹则似片片挂身上,而束之下垂,与人稍殊。质如烟雾,望之依稀似人影。侧视之,全体皆见;正视之,则似半身入墙中,半身凸出。其色或黑或苍,去人恒在一二丈外,不敢逼近。偶猝不及避,则或瑟缩匿墙隅,或隐入坎井,人过乃徐徐出。盖灯昏月黑、日暮云阴,往往遇之,不为讶也。所言与胡、罗二君略相类,而形状较详。知幽明之理,不过如斯。其或黑或苍者,鬼本生人之馀气,渐久渐散,以至于无。故《左传》称新鬼大,故鬼小。殆由气有厚薄,斯色有浓淡欤?
按照纪晓岚的记载,其实鬼很可怜,胆子小,遇到人的时候还要躲起来。我们平时说“胆小鬼胆小鬼”,可能都是从这里来的。
避暑山庄文津阁
3.
鬼怎么生活?纪晓岚也有叙述。
贝勒春晖主人言:热河碧霞元君庙俗谓之娘娘庙两厢,塑地狱变相。西厢鬼卒,惨淡可畏,俗所谓地方鬼也。有人见其出买杂物,如柴炭之类,往往堆积于庙内。问之土人,信然。然不为人害,亦习而相忘。或曰:“鬼不烹饪,是安用此?《左传》曰:“石不能言,物或凭焉。"其他精怪欤? 恐久且为患,当早图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鬼不烹饪,用柴禾木炭干什么?《左传》中说:“石头不会说话,但是别的怪物也许会依托它而说话。也许是有其他的妖怪依托在泥像身上吧? 时间长了恐怕会害人,应该早些处置它。
热河娘娘庙最早在现在的石洞子沟口附属医院处,在庙的两厢居然有“地方鬼”。
俗话说的远怕水,近怕鬼,“地方鬼”是不是类似于地方黑恶势力?一般人惹不起。
纪晓岚用《左传》里的话说,这个会买柴的可能不是一个正经的“死鬼”,很有可能是一个冒充的“假鬼”。
4.
“假鬼”是怎么形成的?纪晓岚认为:
余谓天地之大,一气化生。深山大泽,何所不有。热河穹岩巨壑,密迩民居,人本近彼,彼遂近人,于理当有之。抑或草木之妖,依其本质;狐狸之属,原其故居,借形幻化,托诸土偶,于理当亦有之。要皆造物所并育也。圣人以魅铸于禹鼎,庭氏方相列于周官,去其害民者而已,原未尝尽除异类。既不为害,自可听其去来。海客狎鸥,忽翔不下。“鸥”字《列子》本作“沤”,盖古字假借。然古今行用。从无书作沤鸟者,故今以通行字书之机心一起,机心应之,或反胶胶扰扰矣。
翻译过来:
我认为天地这么大,都是由元气化生的。在深山大泽之中,无奇不有。热河地区有着高山峡谷,密密层层的与民居挨得很近,人与精怪离得近,精怪也就会接近人,这在道理上讲是行得通的。也可能是草木之妖,凭借它的本质;或者是狐狸一类东西,本来居住在这里,蜕化变形,附着在泥像身上这在道理上讲也是行得通的。原因是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圣人把魅魉的形象铸在禹鼎上,而把官名庭氏、方相列在周代的百官之中,目的就是为了驱逐那些害人的怪物,原本就没有打算把异类全部清除干净。既然不害人,自然应任凭它们自由来往。海边人一旦起意戏弄海鸥,海鸥就在天空盘旋,不到沙滩栖息。“鸥”字,《列子》本作“沤”,那是古字假借。但古今通用,从来没有写成“沤鸟”,所以现在以通用字书写。可见,心计一动,就有心计相对,反而弄得动乱不安,更加麻烦了。
这是1792年的承德,纪晓岚这样解释妖魔鬼怪。
草木之妖、或狐狸之类,蜕化变形,依附于其他物体之上,冒充“鬼”去搞些扯淡的事情,也会被人认为是“鬼”。
捣鬼捣鬼,原来就是这么来的。
5.
无论是蒲松龄的“异史氏曰”,还是纪晓岚笔下的“胆小鬼”,《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一样,很多篇章都是劝人行善、诸恶莫做的因果故事。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都是说的同一个道理,只可惜,道德和文化层面的约束,终究解决不了社会治理中深层次方面的问题。
就在纪晓岚研究“假鬼”一年后的1793年,距今正好230年,一队英国人来到了避暑山庄。在拜见皇帝是“跪”还是“不跪”的问题上,至今还争论不休。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外交,使大清王朝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擦肩而过。
若干年后,当大刀长矛对抗洋枪洋炮时,还有人想着用画符、鸡血等“武器”战胜来敌。如果从这个角度再看纪晓岚笔下的这些与人共同生存的妖魔鬼怪,就都不足为奇了。
那是有鬼的世界。
而就在纪晓岚在避暑山庄写完了第一部《滦阳消夏录》的1789年,乔治·华盛顿修订了1787年《美国宪法》,当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法国大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废除封建制,取消贵族特权。
这一年,是乾隆五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