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高质量科研的贡献反弹增长
(资料图片)
本报讯 8月9日,《自然》增刊 “2023自然指数-中国” 出版上线,这是2021年以来最新一期聚焦中国的自然指数增刊,分析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高质量科研发表及国际合作的趋势。
增刊显示,在2020-2021年疫情期间,中国对自然指数所追踪的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的贡献有放缓迹象,调整后的份额(Adjusted Share)在经过三年两位数的增长后,2020年仅增长了1%。然而,中国在2022年迅速反弹,调整后的份额在数值上增加了3414,比2021年的增幅达21%。
份额(Share)作为自然指数的标志性指标,是根据数据库中特定地区的论文作者所属机构,来计算该机构的作者所占比例,以衡量对研究论文的贡献。调整后的份额则顾及了自然指数在文章总数上的微小年际变化。
2015年,中国调整后的份额大约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到2022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自然指数份额分值最高的国家,达成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样是在2022年,中国在自然指数全球总份额中的占比上升,世界其他地区则大幅下降。
这一领先地位,得益于中国对地球和环境科学的关注,地球和环境科学是中国最新超越美国的一个学科领域。这归功于中国在大气科学、地质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从海外回归。2015年-2022年,在自然指数数据库追踪的四大自然科学领域中,地球与环境科学是中国增幅最大的领域。
不仅如此,2018年,中国在化学领域超越了美国,2021年又在物理科学领域占据首位。美国目前仅在生物科学领域领先于中国,美国在2022年的份额为8394,中国为2492。
增刊显示,美国和中国是最主要的科研合作伙伴,但2020年以来,双方的合作产出下降了15%。而位于美国之后的其他与中国有较多科研合作的国家,2019年至2022年与中国的合作产出都有增加。但涉及中国的国际合著文章占比在2018年达到%的峰值之后一直在下降。
“2023自然指数-中国”增刊还提供了中国机构100强名单,其排名依据的是各机构在2022年的文章份额。其中,前10强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增刊显示,2022年,这些前10强机构贡献了中国自然指数总份额的三分之一,而在2015年,这些机构的贡献占比为47%。这表明科研优势正在被分散到更多的中国机构。此外,在其他的国家,2022年其领先机构的科研集中度大体保持不变。(孟 妮)